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 手机版
42

搪塑玩具

中国搪塑玩具批发市场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来华
新闻中心
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来华
发布时间:2022-11-23        浏览次数:80        返回列表
  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戈塞特、卡拉瓦乔、伦勃朗、克劳德、康斯特布尔、塞尚、马奈、莫奈以及梵高等欧洲艺术巨匠的52件油画作品将“组团”来中国。昨天上午,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2023年1月17日至5月7日上海博物馆将举办“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稍后英国国家美术馆也公开确认这一消息。据悉,这是英国国家美术馆首次将馆藏精品带到中国,一批教科书级世界美术大师名作将首次登陆上海。
 
  此外,此次展览也是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后上海博物馆首次收费展览,观众购票后仍需实名预约参观。
 
  精选50位巨匠52件展品
 
  据透露,这场展览将分为八个板块,精选50位艺术巨匠的52件展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观众在欣赏这些名作的同时,也能了解横跨400余年的欧洲美术史缩影。
 
  此次展览名作多。拉斐尔的《圣母子像与施洗者圣约翰》、提香的《女子肖像》等名作,细腻的笔触、温和的色彩、柔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画家笔下重生的古典主义;而马奈的《咖啡厅演奏会的一角》、塞尚的《画室中的火炉》、雷诺阿的《浴者》及莫奈的《鸢尾花》等,展现了印象派画家眼中不一样的光影世界。
 
  同一板块中选择不同画家的作品,让参观者得以对比欣赏同一时期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地理区域画家的异同,消除刻板印象。“波提切利和15世纪意大利绘画”板块中,通过乔瓦尼·贝利尼的《圣母子》和波提切利的《圣泽诺比乌斯的三个奇迹》等名作,观众可以看到15世纪意大利绘画全盛发展时期两人分别代表的威尼斯画派和佛罗伦萨画家们截然不同的风格。
 
  通过这些名作,观众还得以窥探画家的故事和当时的社会生活。酷爱“自画”的伦勃朗此次展出的《63岁的自画像》,是其人生最后一张自画像,通过层次丰富的光线和阴影,观众能一窥其晚年生活的衰微。而卡拉瓦乔的《被蜥蜴咬伤的男孩》定格了男孩被蜥蜴咬到瞬间的表情和动作,让观众“脑补”其背后的故事。在“卡纳莱托和18世纪欧洲绘画”板块,多幅风景和肖像画则展现了18世纪富裕年轻人游历欧洲的“壮游”生活风尚。
 
  此次展览是继2021年1月上海博物馆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联合全球十余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成功举办“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首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后“对话世界”的第二个大展。
 
  “此次上博首度联手英国国家美术馆,成为亚洲巡展的首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伙伴。”据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正在策划第三个系列展览,希望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
 
  展览策划筹备已两年多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十大艺术博物馆之一,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了2600多件欧洲绘画杰作,展品极少到其他地方外展。目前英国国家美术馆正在筹备2024年建馆200周年庆典,位于特拉法加广场的场馆将进行重大整修,这也使得一批馆藏文物有了来到亚洲的“档期”。
 
  据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透露,此次展览策划筹备已两年多,双方对于展品的选择反复斟酌,以确保这些艺术瑰宝的安全和展出效果。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是英国国家美术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英方曾表示可以将这一作品的数字化展品带来中国,但上海博物馆更希望能将原作与数字化展品同时呈现在国内观众面前。对此英方反复研究,认为这一作品为早期木版画,极易受损,从未离馆,此次也未能来上海展出。
 
  而在选择梵高的作品时,上海方面曾两度提出申请,希望《向日葵》来华。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反复商讨,英方最终还是未同意,因为这幅名作刚刚配合日本奥运会进行过一次亚洲巡展,不适合短时间再次“长途旅行”。最终上海博物馆邀请到挂在《向日葵》旁的《长草地与蝴蝶》,这幅作品创作于画家去世前不久,是他从所住的精神病院窗户向外眺望的风景。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加布里埃尔·费纳尔迪博士推介展览时就站在这幅画的旁边:“我很高兴英国国家美术馆能在亚洲以及国际上吸引更多新的观众。”他表示,这是“一个浓缩了英国国家美术馆藏精华的展览。”
 
  公益票价欣赏顶级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是2008年以来上海博物馆首个售票展览:设置普通票、早鸟票和优惠票,价格分别为100元、80元和50元。其中,早鸟票购票时间将从202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限额销售,售罄即止。2023年1月1日起则开放普通票和优惠票购买,优惠票主要针对老人、学生及现役军人等群体。
 
  所有观众购票后仍需进行实名制预约参观,预约实行一人一票,每张预约可改签3次。据透露,自本次展览起,上海博物馆将对部分临展采用预约售票模式,常设展及其他临展仍旧对观众免费开放。据悉,近年来多个国家级博物馆和多个地方博物馆也都尝试临展、特展收费模式。
 
  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自筹资金举办的,其运输、保险、布展成本非常高,52件作品保险估值超60亿元,其中仅梵高的《长草地与蝴蝶》就达10亿元。在褚晓波看来,合理合规收费与公益性并不矛盾,“展览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跟投入成本相比,展览票价仍是较低的。”记者从一些业内人士处获悉,如果社会展览场馆进行商业展览,如此体量和等级的作品,定价保守估计要超过250元。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何通过自有运作提供更好的展览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褚晓波表示,国有博物馆同样面临拓展自身造血功能的挑战,“推出收费的临展特展,是博物馆减轻财政负担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让观众在国内就能看到世界顶级的文物艺术品。”
 
  日前国际博协确定的博物馆最新定义,首次提出“社区的参与”。在一些文博爱好者看来,购买门票是公众参与和支持博物馆建设最便捷的途径。“看‘宅兹中国’时我就感叹,这样高品质、内容丰富的展览竟然是免费的。”刚刚工作两年的文博爱好者孙纬表示,“参观者应该支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两个孩子的父亲薛先生也喜欢举家参观博物馆:“适当收费符合发展趋势,维持展览品质的同时也希望博物馆可以推出亲子套票这样的市场化优惠举措。”